回到主页

「参会报告」于凡

2016哈佛模联会议 - 尼森模联代表团

· 参会报告,哈佛模联,尼森模联

作者:于凡

尼森模联代表团 | 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 | 哈萨克斯坦代表

想要好好谈一谈对于第62届哈佛模联的感受,来以此作为我模联生涯的最后一站。每一次参会从不为了刷奖,也不为了个人炫技,最享受的是两点:其一,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觉得自己和那些遥不可及的“世界大事”那么近,就像我曾开过一个会,议题是children in armed conflict area然后我就去叙利亚难民营亲眼看到了那些儿童。本次在哈佛的委员会是World Conference on Women(世界妇女大会,隶属于GA),主题有关性别平等与生殖健康,又恰巧与我UN实习的项目主题一致。做一个单纯的文化人无法杜绝天真,但在整个模联的搜集资料过程中可以体验到“学习如何利用我的知识的知识”的快感。其二,如果说在国内开会还没有这种感觉,国际会议就太有这种体会了,我们和来自塞浦路斯小岛、格鲁吉亚山脉、玻利维亚盐湖、常春藤盟校等地的人幸坐一堂,倾听各种有趣的点子,享受一拍即合的过程。

首先我责备一下自己,学术准备相当不充足,整个寒假都处在学GRE+背单词+生病的过程中,学术准备也就三四天...到了美帝也还是继续感冒+发烧以至于翘了一个session吃药睡觉。哈模和国内大多数会议一样,五个session。我在GA(意味着193个成员国都要参加)所以人数多达200人,哈模独特之处在于分为三种委员会:大型委员会、中型委员会(七八十人左右,比如HRC)、小型委员会(个位数!特委),小型委员会基本上就是一直不停说,大型委员会平均每个人5次发言机会,主要代表发言机会更多。本次哈模至少在我们会场我有这样的感觉:语言水平大过学术水平。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人在里面应当是口语最差的。说实话,我不觉得自己口语有很大的问题,听说我都没有问题,但关键是在于交流方式和思维还太“中国化”。比如几个中国人在一起说话会发现我们是“轮流的”,我们说话的节奏很慢,通常是一群人在一起,一个人说话,然后另一个接话然后其他人倾听,再继续。你从来不会有“被打断”和“插不上话”的感觉。可和这些外国人交流不然,这不是在“交流”,他们说话节奏极快,你说完一个点立马就会被“exactly”打断,然后其他人发言,在我反应的过程中对方就说完了。总之,中国人还是太客气了。我原先和一堆欧洲人住在一起的时候问她们对中国人的感受,她们总说,中国人太含蓄。我想,这大概和我们觉得那种“火山爆发式的感情流于粗暴”是一样的吧,交流方式的确太不一样了。另外,在国内,写一份WP和DR要多久?我当时和我们会场的Chile代表一起写WP(她是哥伦比亚人,我们会场的Best Delegate),我半个小时写了三百多词,她写了两面多。为何说学术水平没有想象的高?

第一,很多人都是新手,议题也不难,对于无语言障碍的人来说难度并不大。(如果想来哈模的我建议选一下什么历史委员会这种特委玩一下,总之不要选话题大的就对了,比如我有朋友在法律委员会,议题是该不该废除死刑,这个话题是我2011年在石家庄一中模联会议上就开过的...)

第二,大家大都是有备而来,毕竟哈佛是全球模联鼻祖,很多人为了拿奖。尽管会议要求不能提前写文件,但是仍然有一大部分人带着写好的文件来的,比如一开始跟我结盟的China代表(芝加哥大学的,后来是我们会场的OD)。

第三,真正喜欢模联的都知道,模联和演讲、辩论等其他任何一种形式是不一样的,上台发言不是为了让大家记住你或者讨主席欢心,而是为了推动会议进程,表达自己观点。但是有很多的代表一上台完全说着不相干的话,比如一开始set the agenda(确定议题),多么简单的问题,最多半个小时就可以搞定,却用了整整两个小时,因为很多人觉得自己还没有发言,想发言,就不允许议题被通过。还有第一个Motion提的是有关“culture and region’s function”的问题,所有上去发言的代表,除了动议的那个人,全都在讲和文化、宗教无关的事情,只是为了发言而发言。我们会场的墨西哥代表特别活跃,被我们称为“会场影后”,巴黎政治学院的,最后她没拿奖也算“以正视听”吧,她每次上台都要说一大堆空话,你们懂的。我一直觉得真正好的代表是认真听别人发言的,因为你可以从中听到不同人的立场和观点。但当发言的人不好好发言,下面坐着的人不听,这个机制反倒不如辩论来的有效呢。(所以我都在想真正的联合国大会真的有效吗?参看每年联合国各个会议report)

第四,在会下和代表交流的时候我觉得很多人还是局限在“我查了多少资料我就同意讨论哪些内容,至于其他的我不管”的境地,当然我自己有时候也会,毕竟没有查清楚就没有发言权嘛。比如在和一个代表聊到sexual education(性教育)的时候,她就一直在说性教育对妇女很重要啊blabla然后用了五分钟在讲这个怎么怎么重要,我最后实在没办法打断她,我说要首先分文化与地区,山区的妇女、穆斯林妇女、受过高等教育的妇女等等,然后用不同的方法,科技手段也好、面对面交流也好去解决等等。其实我就觉得,在这个问题上,她并没有了解清楚。比如contraceptive(避孕药)是会议讨论最多的,恰恰在这方面我代表的哈萨克斯坦有些尴尬(非典型穆斯林国家),我自己查的资料又不多,话语权就少很多。

会议节奏很快,很多国家立场不坚定且不符合国家利益。

我到现在都不能理解我们会场的巴基斯坦代表为什么会支持所有妇女都享有和男子同样的权利......以及美国为什么会和一堆保守国家合作而不考虑法国、日本......我最一开始是和中国代表一个bloc,后来在计划生育问题上有分歧,我就和智利合作了,然后在我生病没去的那个session她就突然和另外一个bloc联合了,我当然开心我们盟壮大,但是由于这其中和我国家立场不吻合我最后还是退出了。以及我们一起写的工作文件我写的八条里面最后只保留了两条,却没有人和我商量。想想真实的世界恐怕也是这样的。后来我和会场的新加坡代表(很巧,中原模联我恰巧是她的主席)还有一些小国联合出了amendment(修正案),也算是在整个会议里面有一小点作用。要知道,正如现实世界,小国同样在世界舞台上发言权远低于大国,这也是我喜欢模联的一点,因为它不完美不理想,还算是让我们冷静观照现实吧。想到11年在武汉外国语开的那场会是“安理会改革”,恐怕在安理会“大国”影响力更大。不恰当的举一个例子,如果,当年在卢旺达大屠杀中中国投了“支持”呢?当然,那时候我们的实力不允许我们那样做。(具体大家自行查阅吧,我在此不方便谈论)

哈模一些不同于国内会议的规则

所有的工作文件和决议草案都没有sponsor(起草国),只有附议国,这意味着可以签署多份决议草案,也意味着不会有人想故意“露头角”。所有的修正案都是非友好的,需要全体投票通过。介绍决议草案这一项没有,取而代之的是可以动议讨论决议草案,任何人无论支持还是反对这份决议草案的都可以上台发言。另外我觉得主席在哈模整个会议进程中推动作用远小于国内...想在浙大做主席的时候我们还会看代表写决议草案,顿时觉得国内的主席真是太操心了啊。

关于奖项

当时坐在我后面的是乔治华盛顿大学代表队,右边是芝加哥大学,右后方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前面是耶鲁大学....只听见他们的欢呼此起彼伏,当然啦,全部奖项没有一个中国人。但是我觉得,我们纯粹输在了语言关。不过,这些名校的学生还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呐。在会议之后,我又去了哈佛大学、MIT、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西点军校、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大学.......校园里所有人都是行色匆匆。后来在fb和普林斯顿认识的小哥聊天(超巧,他是学国关里战争冲突与人权保护的,也去过中东做志愿者),他跟我说一周他们一共四门课,但是课业压力很大,每门课每周都会有要求,每周两篇到三篇essay,一听说我是学历史的对我肃然起敬(我感受到了本专业从未有过的骄傲感...),他说他当时想学历史没考上。(真是鲜明对比啊)不得不说,我们的本科生文科教育,还是差太多。

要说的有太多,只想说,如果作为模联新手,去参加哈佛模联还是很不错的,至少能让人对模联有很高的期望。而且,你会从代表身上学到你在国内学不到的知识。

关于之后的旅行

在参观的所有学校里,我最喜欢普林斯顿,最有名的贵族学校,也是一样的静谧,是一个适合读书的地方。这些学校建筑都很漂亮,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他们的匆匆脚步,果然,真正的学霸都是很努力很刻苦的人。感谢尼森模联这一路的安排,体验还是很丰富的,我们去百老汇看了音乐剧,去帝国大厦看了世界无敌的夜景,吃了有毒的巴菲特哈哈哈,在纽约的大雨里狂奔,坐到了UN总部GA的椅子上,在奥特莱斯疯狂采购,在大都会静静看展......年底就要申请美国的研究生了,希望可以再来这个有趣的国度。这一路上,也认识了很多有趣又很厉害的小伙伴,甚是开心。也很感谢一直陪着我们的超有气质的燕姐姐,被我们玩坏了的尔雅(其实是因为人太nice了眼睛又大!),乾宇哥,曾月姐,当时我生病,感谢你们的照顾。最开心是认识了祎蕾姐!一个致力于教育+导演+摄影+代购的美女子哈哈,明年肯尼亚或者南极约约约。想说的话有太多,很多事情,你只有体验了,才明白。

有很多人问我怎么老参加模联?我想这个问题就像我自己问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诗歌”一样,很多事情不能凭仗智力和哲学来认识。就像去年做主席会议主题是“恐怖主义下的人权保护”,正好那会我在做学校的南海项目,对国际法特别感兴趣,自己也从会议中收获了很多国际法知识。“情怀”不是我们中国人最喜欢讲的却又无法用英文准确描述的东西吗?